第03: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10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彩活动欢庆中秋

福鼎社区志愿者上门送月饼。 纪哲 摄
志愿者们正在包饺子。 纪哲 摄
志愿者教外国学生制作月饼技巧。 本报记者 刘鹏雪 摄
外国学生将制作好的月饼放到烤箱中。 本报记者 刘鹏雪 摄

  ◎本报记者 刘鹏雪

  又是一年中秋至。连日来,临港区各部门、乡镇、社区纷纷举办多彩多样的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中秋佳节的浓厚氛围。

  异国他乡过中秋

  揉面、包馅、脱模……9月7日,临港区党政办公室组织开展“异国他乡过中秋”文明实践活动,邀请威海中世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生到草庙子镇林泉社区做月饼,体验中国传统节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活动中,来自韩国、德国、墨西哥的5名外国学生和社区志愿者们欢聚一堂,和学生们交流着彼此的节日习俗,场面十分融洽。

  “把面团摊平,馅料放上去,然后包起来,揉圆……”活动中,林泉社区志愿者毕可秀亲身示范,同时手把手地指导。同学们从桌子上拿起面团和板栗馅料,开始了月饼制作之旅。揉好的月饼团放进月饼模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花样,轻轻一推,月饼就成型了。

  上手后,同学们很快做好两大盘月饼,并亲自送入烤箱。不一会儿,香味从烤箱里飘了出来,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今天的活动。“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月饼意味着团圆,第一次动手做,感觉非常有趣。”来自墨西哥的Dario说。

  一个个热乎乎的月饼出炉,学生们立马品尝起来,纷纷竖起大拇指。活动结束后,5名外籍学生表示,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他们会向亲人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且向他们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次活动更加激起他们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愿做与中国友好交往的“桥梁”。

  关爱月饼送上门

  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关爱社区独居老人等有需要的家庭,9月7日,蔄山镇福鼎社区举办了“喜迎中秋 月饼送福”活动,邀请社区4名志愿者共同参与制作冰皮月饼,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在活动现场,制作月饼的冰皮、馅料都已经准备齐全,大家分工协作,有的负责冰皮的烫制,有的负责馅料的称重,再一起把冰皮和馅料包裹团成球形,利用模具进行月饼的成型制作。大家发挥团结互助精神,分享自己的方法和经验,在欢声笑语中,一个个图案多样、彰显团圆之意的月饼完成。

  当天下午,社区网格员把这些饱含浓情的月饼送到了社区需要关怀的家庭和老人手中,收到月饼的居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此次活动密切了社区与居民间的关系,将社区的温暖带给居民朋友。蔄山镇将聚焦群众身边事,继续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号召居民积极参与,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幸福饺子暖人心

  “大家分好工,就赶紧开始吧。”9月9日上午,临港区社会工作部机关党支部联合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机关党支部,近30名党员来到汪疃镇丛家产村幸福食堂,他们要为村里老人们送上一顿暖心饺子。

  揉面、擀皮、包饺子……在幸福食堂里,大家各自坚守“阵地”,忙得不亦乐乎。菜和肉提前一天就买好送到了村里,幸福食堂工作人员也早早和好面,党员们到了以后,马上“开工”。

  “快到中秋节了,我们到村里给他们包饺子,送去节日的祝福。”社会工作部机关支部组织委员李进梅说。一上午时间,近千个饺子整整齐齐地摆到盘子上。

  临近中午,大家将包好的饺子下锅,等待着老人到幸福食堂就餐。全村30多名老人们陆续来到幸福食堂,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不用自己动手,也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饺子,太香了!”今年80岁的丛家产村村民丛国兹笑着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重点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
多彩活动欢庆中秋
“反对浪费 文明办事 共建临港文明和谐新风尚”大讲堂开讲
临港区职工烹饪技能大赛暨“地标威海菜”选拔赛举办
对标学习促提升
民生“微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临港区报要闻03多彩活动欢庆中秋 2022-09-10 2 2022年09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