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鹏雪
“没想到还能有大哥的消息。”5月24日,临港区蔄山镇山马程村村民唐文杰家中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烈士寻亲中心工作专班工作人员带来她已经失踪长达75年的哥哥——唐文林的消息。
刚见面,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副主任郭庆华就将打印好的唐文林陵墓照片交到了唐文杰和妹妹唐文珊的手上。“从前年开始,我们对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进行墓碑修缮加盖,这是唐文林烈士的,现在就在烈士陵园里。”郭庆华说。
虽然提前知道会有人到家里核实大哥的事情,但唐文杰姐妹俩还是有些激动。“俺大哥17岁出门当兵时,我才五六岁,但从小就听俺妈讲我还有一个大哥,她还活着的时候,逢年过节就在家抹眼泪。”今年已经82岁的唐文杰摩挲着陵墓照片说。
唐文杰回忆,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在父亲的影响下,大哥报名参军后就没了消息。1953年,政府根据相关政策,将已经失踪多年的唐文林追认为烈士。但唐文林的父母却始终不愿意相信儿子已经去世。
直到有一年父亲出了趟门,回来后告诉她们,大哥已经牺牲了。多年来,全家人一直不知道唐文林葬在何处。
根据原文登县革命烈士英名录,烈士唐文林生于1929年4月,1946年4月参军,成为昆嵛县独立营的一名战士,1948年在参加济南战役时牺牲,年仅19岁。
在唐文杰的家里有一张全家福,但里面只少了大哥的身影,这也成为家人心中最大的遗憾。“现在知道大哥埋在哪,也能多去看看他,这两天我们就去爹娘的墓前告诉他们大哥已经找到了。”唐文珊说。
郭庆华告诉唐文杰姐妹俩,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目前共有1400余名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唐文林就是700多位无名烈士中的一位,多年来相关工作人员一直没有放弃过为他们寻找家人。
从2021年起,济南市成立烈士寻亲中心,组建寻亲工作专班,率先运用新型DNA技术为无名烈士寻亲。通过提取烈士的DNA与数据库中的DNA信息进行比对,可以精准定位到某个村或者某个家族,再联系到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基层组织,甄别烈士身份。
因为技术要求比较高,而且烈士较多,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烈士信息进行分批比对。唐文林烈士的信息是在今年4月份入库比对的,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找到了烈士亲属。“多亏了技术的进步和各级的支持,我们才能这么快找到烈士亲人,并进行身份核实。”郭庆华说。
今年的9月24日是济南战役胜利75周年纪念日,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为济南战役中牺牲的寻亲成功的无名烈士举行立碑仪式,并邀请唐文杰姐妹到现场参加。唐文杰腿脚已不灵便,走路缓慢,但她还是想去济南看望大哥,期待75年后的“重逢”。
在长长的临港区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有很多的烈士信息尚不完善,临港区社会工作部多年来也一直走在补全烈士生平的路上。“先辈们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会继续寻找线索,让更多烈士英魂归乡。”区社会工作部军人事务科科室负责人蔡艳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