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匙亮 刘鹏雪 通讯员 杨妍
它是精密机械零部件行业内无可置疑的“隐形冠军”,合作伙伴包括德国博世、美国史丹利百得、香港TTI、日本牧田等一众“大牌”;它同时也是行业内智能制造领域的“开路先锋”,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上榜省“十强”产业集群“高端装备”领军企业……
建厂40多年来,威达集团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乡镇小厂成长为驰骋精密夹具世界舞台的行业龙头,书写出一篇发展的传奇故事。传奇背后,是威达立足市场状况,对于发展方向和战略的精准考量。做精钻夹头、抢先智能化、涉足新能源,威达发展的每一步都点在关键处,走在“点子”上。
做精一件事
钻夹头摘下“隐形冠军”
随着生产机械的隆隆作响,新一批J-1810系列产品钻体件走下生产线。经过数道工序加工,这些“核心”部件将在72小时之内踏上前往欧洲的班列,成为当地市场上销售紧俏的“明星产品”。
钻夹头,这个尺寸最大不过十几厘米的“小部件”,却是威达成为行业龙头的标杆产品。自2017年以来,企业已连续上榜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成为精密夹具行业内有名的“隐形冠军”。
小小钻夹头、卖出亿万个,威达是怎么做到的?
1987年,威达首次引进钻夹头生产设备,开始涉足钻夹头生产行业。发展伊始,威达设备很先进,产品也很优良,但企业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公司单只钻夹头生产成本远高于当时市场上普通产品的价格。
“市场所需求的永远是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在产品价格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威达只能从内部做起。”威达机械董事长杨明燕说,“钻夹头市场相对小众,想要做精产品,不仅要精于工艺和技术,更要精于管理和市场。”
以倒逼成本管理法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千方百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管理层亲自去日本丰田“取经”,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引入威达;相继引入OA、SAP和MES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生产、管理效率。
管理上的“鲶鱼效应”便逐渐凸显:如今企业的产品库存、原料采购、资金利用率都得到大幅优化,人均效率提高3倍以上,库存率降低80%左右。
如今,走进威达任何一个车间,映入眼帘的都是井然有序的生产场景——整个车间如同一部精良的机器,各“零部件”严丝合缝、高效运转。
生产、管理上的“精益求精”,带来的是一系列发展的连锁反应: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竞争力更强,不断扩大的市场份额,又成为公司产业链延伸和技术研发的新动力,威达又逐渐孵化出了开关、电池包、粉末冶金件、精密铸造件、锯片等多个并行产品,品牌含金量也越来越高,并最终成就了“隐形冠军”。
走对一步棋
智能制造赋予转型新动力
在精密夹具这一行业中的专注,让威达成长为行业的隐形冠军,然而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市场份额、精益管理等各方面已经做到了极致,企业下一步成长空间在哪里?
来到威达机械五车间,不断舞动的机械臂让人瞬间找到了答案——穿梭在数个工作平台间,不到一分钟,流水线上的钻体就完成两道精细加工程序,实现从毛坯到成品的一体化操作。
“既节约了加工成本,又提高了产品质量!”正如车间主任李新峰所说,智能制造,这是威达近十年来发展的“妙手”所在。
“市场总是期望水平更高、质量更稳定的产品,这就为企业生产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杨明燕说。早在10年前,威达就已开始围绕智能制造进行布局。2013年,山东威达并购了国内机床行业历史名企济南一机,从此在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棋枰上“落子”。
2年后,2015年12月,公司主导研发出了全球首条钻夹头机加工智能化生产线,而且这首次尝试就让人欣喜:单班产能提高25%,产品运营成本和产品研发周期大幅降低,单线综合效益提升6倍以上。
首条智能化生产线的成功应用,也坚定了威达走智能制造之路的决心和信心。2016年,威达又收购了国内自动化领域的佼佼者苏州德迈科电气有限公司,向自动化转型的脚步越来越快。公司相继上榜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创新路上,步履不停。目前,威达车间内自由挥洒的机器人已“进化”到了第三代,产出的产品数据误差能够精确到0.03毫米,不良品率保持在千分之一以下。
站在整个企业的视角上看,智能化生产带来的动能更加显而易见。十几年前,威达厂区工人数量有四五千名。经过十余年来的智能化改造,如今,这个数量不到当时的三分之一,但产能却已经翻了好几番。而在这个过程中,威达也一举突破传统制造业市场,跻身新能源蓝海。
蹚出一条路
踏上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赛道”
来到威达展厅,一排排精密钻夹头产品让人眼花缭乱,但最中间“C位”却留给了集团的最新产品——新能源储能锂电池包产品,紧跟国家“双碳”战略,威达从传统制造业跨界新能源领域。
从传统电动工具配件业务到新能源电池包,看似毫不相关的两端,威达是怎么想到,又是怎么做到的?
市场永远是企业发展方向最好的“参谋”。“隐形冠军”的路途上,威达不仅在引领市场,也在观察市场,从合作中“嗅到”发展的新机遇。
“大到户外房车的储能电源、高尔夫球场的割草机,小到居民自己家中的扫地机器人、各种电动工具,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在向着更智能、更便捷、更环保的方向发展。”杨明燕说。也正因为如此,公司果断涉足新能源储能锂电池包业务。
千里之外的上海,成为威达转型升级的“桥头堡”——2010年,威达成功收购上海拜骋电器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基础,围绕小功率锂电池应用拓展企业生产场景,开始了向储能电池包领域的进军。
有了在精密部件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威达在锂电池包领域内发展迅速。如今,威达的锂电池包产品已从电动工具领域快速拓展至智能家电(扫地机器人等)、新型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儿童电动汽车和户外房车储能电源等领域,产品广泛供给EINHELL、TTI、Radio Flyer等行业名企。
依托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2017年,威达又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领域,经过持续深耕,威达合资孙公司昆山斯沃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现已成长为新能源汽车换电站领域的领跑者。2020、2021年,公司销售收入连续两年保持50%左右的年增长;而以锂电池包、新能源汽车换电站为主要产品的新能源业务几乎已经占据了威达营收的半壁江山,成为威达高质量发展的“强心剂”。
眼下,公司的新能源储能电源自动化组装车间扩建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即将于2023年6月投产。深入拓展新能源相关业务,威达正在“新赛道”上提挡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