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威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今年以来,蔄山镇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用实打实的举措、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服务赢得民心,让“群众满意”成为基层治理“最亮底色”。
打通威达党群驿站、大夼初心馆、山马记忆馆等13个开放式活动基地,实施“党员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完善党员集中培训、月度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蔄山镇深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打造“红色信仰线”,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理论素养。通过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科学制定党员年度学习计划,建强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蔄山镇推进一线调研,群众诉求高效快速解决,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机关干部、农村“两委”干部、社区网格员常态化开展群众满意走访活动,努力做到“聆听群众怎么说、详问群众怎么看、请教群众怎么干”,与群众心贴心、肩并肩、面对面沟通交流,确保摸清摸准民情,建立“村情民意问题清单”,并定期对账销号。
在农村领域,蔄山镇深化“支部扛旗、党员入网”行动,进一步完善党员、村民代表分包联户机制,结合党员、村民代表正负面清单,持续强化党员、村民代表为民服务的正面激励、反向惩治;在社区领域,建强网格治理队伍,将机关企事业单位“双报到”党员、离退休干部统一编入社区网格,通过设岗定责、分片划网、包网联户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网格治理,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题。
与此同时,蔄山镇因村制宜,进一步调整优化村“两委”干部职责分工,完善村“两委”干部坐班安排,将村干部值班坐班落细落实,确保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门敞开、人常在、事好办”,不断提高村级班子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做实农村目标责任制考核,将集体经济发展、村级治理、群众满意度提升等纳入考核内容,用考核“指挥棒”引导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在班子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提升等工作上精准发力,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