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3月04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农人的“蔬菜盲盒”生意经

刘翊(左)与农户讨论种植蘑菇技术。 本报记者 王威晨 摄
刘翊(右)在取土壤样本,准备做实验。 本报记者 王威晨 摄

  ◎本报记者 王威晨

  “我们在网上卖‘蔬菜盲盒’,也是一个机缘巧合。去年,村里新建了3个蔬菜大棚,种了十几种不打农药的纯天然农家蔬菜,因蔬菜生长时间不同,我们就想到随机搭配销售,没想到反响很好,甚至不够卖。”说起村里的农业产业,临港区草庙子镇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翊乐满脸笑容。

  盲盒,是时下的潮物,深受年轻人喜爱,蒋家庄村玩出了“蔬菜盲盒”新花样,既解决了蔬菜品种随时令变化的问题,又解决了配货的繁杂问题,还成功把握住了当代年轻人“不知道今天吃什么”的纠结心理和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传统的菜场销售模式也被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

  “蔬菜盲盒”的上线,既帮助蒋家庄村农户增收,也让许多城里人吃上了绿色“乡里菜”。去年初,刘翊通过链接村集体,成立了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动村民积极性,流转利用闲散荒地,将农家新鲜蔬菜以“盲盒”的形式推向市场,意料之外成了“爆款”,不仅销量破千,更是好评如潮,让有机蔬菜走上城市餐桌,成为村集体增收致富新路径。

  好的销量离不开好的品质,好的品质依赖科学种植。“土壤水分有点低,含水量才9%,让志愿者过来补补水,PH值0.7,挺合适的。”早春三月,蒋家庄村生态大棚里,花菜、水果萝卜、青椒等各种时令果蔬正值育苗关键期。这两天,眼看着花菜种苗长势减缓,刘翊正忙着给它们“把脉”。

  “表面这层不行,最起码得取三到五毫米以下的土层,大约两克土样,主要化验氮磷钾三大要素、有机物……”刘翊规范按照外出学习的步骤操作着,做实验是他每逢果蔬施肥季来临前一定要完成的一项工作。刘翊说,过去村里种蔬菜,是全凭经验“吃饭”,不光容易遭受病虫害,产量也不高。自从建起了实验室,引进了高智能土壤养分检测仪,刘翊总能对症下药,为果蔬定制“营养餐”。

  等待化验结果的空当,刘翊又跑回了棚里,当天有一批果蔬礼盒需要发货。“今天又定了12箱,一箱里有3斤(芹菜),咱摘40斤,到时候得挑一挑。”刘翊对村民说。

  自从成立了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起了果蔬大棚,刘翊每天大半时间都泡在这里。在他的带领下,去年,生态大棚不仅满足了村里暖心食堂一年四季的供应需求,还给村集体带来10万元收益。前不久,刚刚外出“取经”归来,刘翊和村“两委”又开始谋划着发展垂钓、养殖,流转村中闲置土地,引进食用菌种植农场,增加就业。

  “我们的生态园瞄准有机、绿色、科学,今年准备再上一个双层保温大棚,一定抓住大好春光和针对乡村振兴的扶持力度,我相信我们村的集体经济会大幅提高。”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刘翊正信心满满地带着村民“抢春”,此时的临港大地上,一幅幅美丽的春忙图在田间徐徐展开。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重点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新农人的“蔬菜盲盒”生意经
普法宣传进项目现场
卫生健康系统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召开
农技专家田间地头“传经送宝”
120余名专业农技人员集中“充电”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临港区报综合04新农人的“蔬菜盲盒”生意经 2023-03-04 2 2023年03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