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鹏雪 通讯员 鞠传淇
蔄山镇福鼎社区居民徐和平几乎每天都会到城市书房里“充充电”,每次拿一本书,找个安静角落开始阅读。“家门口就能找到看书读报的地方,生活可舒适哩!”徐和平说。
以临港文化中心为主阵地,建设2个城市书房、3个镇综合文化站、18个基层服务点、43个农家书屋……近年来,临港区着力构建特色区域“10分钟文化圈”,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全区域流动,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服务内容提质增效进行综合研判,共同形成临港一站式、综合性、区镇村三级联动的“1+N”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有新花样、新体验、新惊喜,提升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真正带动临港区文化繁荣发展。
家门口乐享丰富“文化大餐”
“眼神跟着手走,右手拿着扇子慢慢从头顶落到腰间……”近日,在威海临港文化中心的舞蹈教室内,徐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辅导,学员们兴致盎然。一堂课下来,学员们已经能摆出简单的动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这个公益课堂上,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层次不一,但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
近些年,临港文化中心持续开展各色公益文化课,几乎每天都有学员前来学习,包括民族舞、钢琴、书法、国画、合唱等8类课程,紧贴群众需求,让群众乐享公益文化艺术培训“大餐”。
临港文化中心共分为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和大剧院三大功能区,服务范围涵盖群众文化活动、高雅艺术展演、公益课程培训、文化艺术创作等,是临港区首家“一站式、综合性、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平台,以1.37万平方米的体量建造完成一个大型综合性“区域文化聚落”。
临港区创新管理模式,按照“政府主管、市场化运营”的模式,通过购买服务将专业化运营团队引入到场馆运营中,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此外,通过组织、招募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及基层文化艺术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形成专业高效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我们还在图书馆内引进智能化管理系统,配备自助借还机、自助查询机、自助办证机、多媒体阅读机等,实现全面自助服务。”临港文化中心负责人杜争美介绍。
一场场“视听盛宴”点亮社区生活
文化软实力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核心因素,临港区从服务、培训、引导等方面实现“软件”提升。
送戏下乡、流动演出、艺术展览……临港区开展多样精品展,为群众送上一场场“视听盛宴”。临港区联合临港文化志愿者协会、戏曲家协会、家英圆梦戏曲艺术社等协会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项目,每年在全区156个村(社区)同步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每村(社区)送戏数量为5场,总计780场。同时,开展流动演出与艺术展览服务项目,依托流动图书服务车,每年可以达到60次流动图书服务、15次流动演出、12次流动展览,把优秀的戏曲文化与文艺精品送到群众的“家门口”。
临港区还邀请从临港区走出去的国内知名艺术家张锡杰先生返乡举办“情系家乡·扶摇临港”张锡杰画展,展出绘画、书法、瓷画等220件精品,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参与、欣赏。“今年我们将发挥文化中心大剧院艺术教育、艺术交流和创意基地的作用,围绕重大节庆及主题,开展大型主题性专场演出活动10场。”临港文化中心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说。
临港区整合师资、场地设施和非遗资源,采取现场教学和数字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广泛组织开展表演技能、创作技能、制作技能等艺术技能培训。目前,已开设花饽饽制作、打铁豆腐制作工艺、中医药文化等非遗课程100节,特色儿童手工制作课程90节;通过竞争性评审的形式,整合区内培训资源,建立资源库,储备10家优质社会培训机构,全年常态化为群众提供2000节培训课程,先后培育了时装秀《水墨兰亭》、二胡合奏《赛马》、精品合唱《雪绒花》《映山红》、成人中国舞《我的祖国》等一系列文艺精品,进一步带动社会艺术培训发展和文化消费升温。
基层文化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群众自身的创造力,临港区发挥“指挥棒”作用,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临港区广泛开展普及性艺术教育和艺术技能培训,引领不同层次的文艺爱好者从“单兵作战”转向团队合作。全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才艺展示赛事活动,提升群众文艺队伍的整体水平。开展基层文艺辅导,组织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实现基层文艺队伍全区覆盖,各村、社区文艺队伍数量均在3支以上,形成台上自演、台下赏,幕后自编、台前自导的全民参与态势,普通群众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体。
流动服务车开到居民身边
临港区结合区域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整合区域内文化资源,按照区镇村三级联动的文化服务模式,对区域内的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文化志愿服务等内容进行优化提升,形成了临港特色区域“10分钟文化圈”。临港区将持续发力,重点推动临港区美术馆落实落地,通过优秀艺术品展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临港区充分考虑各年龄段的文化需求,通过线上预约、线下报名等方式开展了书法、舞蹈、非遗传承、中医养生、手工制作、好书推荐等特色课程。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大数据平台、抖音、微博等平台,将区域内的活动留影、社团风采、志愿服务、非遗荟萃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培育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作品。临港区将按照“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方式,积极对标先进,加大对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化骨干,开展更多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培植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
同时,临港区创新文化服务方式,采取“流动”服务的方式,通过流动服务车将区域内好书、好品、好演出等送进村居,缩短了区域文化服务“距离”,打造零距离、有温度的文化服务,对于区域文化发展发挥巨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