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临港区建设“1+N”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23年03月04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紧握研发利器 突破行业“天花板”

中控室操作员正在查看车间设备运行情况。 本报记者 刘鹏雪 摄
工作人员正在中试车间查看玻璃搅拌釜的运行情况。 本报记者 刘鹏雪 摄

  ◎本报记者 刘鹏雪

  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全球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磷腈阻燃剂、光稳定剂生产商……近几年,位于临港区的威海金威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捧回一个又一个荣誉,在这背后,是公司精准定位市场,牢牢守住研发“生命线”,不断开展生产线改造带来的必然结果。

  作为一家以研制生产助剂及精细化产品为主的科技型企业,金威化学主要经营范围为紫外线吸收剂系列产品及磷腈阻燃剂等。目前,企业产品占据全球60%、国内90%以上的市场,2022年实现产值3.9亿元。

  自动化生产带来产品“智造”

  “六氯脱水釜开始降温了。”2月27日,走进金威化学中控室,操作员杨欢正在通过对讲机“遥控”车间现场操作员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而在百米之外的阻燃剂生产车间内,十几个反应釜正在进行24小时工作,现场操作员在周围走动。“这个车间属于自动化生产车间,工人只需要巡查,并且根据中控室的指挥就可以完成工作,整个车间只需要10名员工。”金威化学副总经理成国亮说。

  目前,该车间已启动40%-50%设备,待全部投产后,每年可生产阻燃剂1200吨。这只是金威化学自动化车间的一个缩影。在自动化生产成为潮流的今天,金威化学对以往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同时上新生产线,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实现产品“智造”。

  来到金威化学的新车间,三层楼高的反应釜已经全部安装到位,车间内正在进行收尾和调试工作,预计今年6月份投产。“这间和旁边那间一起投产,一个生产上游原料,一个生产光稳定剂。”成国亮说。

  新厂房所在的“金威材料厂区”是金威化学的新“阵地”,4间厂房的自动化生产水平可以达到80%-90%,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以实现产值2亿元。

  精准化科研提升材料附加值

  科研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虽然拥有紫外线吸收剂等“拳头产品”,但随着国内国际市场变化,金威化学一众人意识到,必须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性能、开发新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道虽远,行则将至。研发体现在每一次的实验和投产中,金威化学每年的科研投入占销售额的5%以上,与青岛科技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大学(威海)等高校开展合作,和客户对接,精准“把脉”市场,不断攀升行业高峰。

  在金威化学的中试车间,一种新的阻燃剂正在试生产,玻璃搅拌釜在不停工作,旁边玻璃瓶里是近乎透明的阻燃剂产品。“我们刚刚接到沙特基础工业公司230公斤的订单,让我们在7天之内发货,现在正在加班加点生产。”金威化学研发中心主任袁志刚说。这已经是金威化学发送的第五批新产品,收到企业好评。

  这种阻燃剂将应用到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电解液中,可以大大降低电池起火爆炸的危险性,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说起新产品的研发,袁志刚打开了话匣子:“这是我们领导在和客户的交流中找到的灵感,然后我们就开始研发了。从立项到中试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团队进行了上千次实验,打通工艺路线,实现产率和质量的双合格,同时不断降低成本,才生产出现在的产品。”

  因为工艺难度大、产量低,所以目前全国仅有金威化学一家企业可以生产此种产品,带来了高附加值,后续还会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

  技术储备是企业发展的底气,金威化学每年都要研发4-5种新产品,其中1-2种实现量产,一旦市场变化需要产品,能够马上实现生产。成国亮直言:“新的东西必须要做,我们的目标就是‘高精尖’。”

  实验室里研究员正在开展实验,中试车间里工作人员忙着记录数据,自动化车间里搅拌釜内正在发生化学反应……金威化学将持续瞄准先进领域,不断研发生产新产品、开辟新赛道、扩大应用场景,力争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不断突破行业“天花板”。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重点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紧握研发利器 突破行业“天花板”
新平台新模式带动文化新发展
临港区报重点02紧握研发利器 突破行业“天花板” 2023-03-04 2 2023年03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