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书记”有想法 村民腰包鼓起来

沈磊(左)帮助村民种植特色果蔬。 纪哲 摄

  ◎本报记者 王威晨 通讯员 邢瑜娉

  走进草庙子镇垛岭村,平坦宽阔的主路直通村内。环境整洁优美,村民安居乐业。

  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

  垛岭村周边山垛沟夼较多,交通不便,村集体收入,就靠山上的500亩苹果。提起这些,垛岭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波有些感慨:“我们村的苹果又大又甜,可就是卖不上价。卖不上价还不说,山路坎坷,路上磕磕碰碰就能坏掉一些。”

  转变始于去年,市直机关干部沈磊来到垛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不仅送技术、送资源,还送来了垛岭村的发展思路。

  “党支部就是领头雁,要带领村民闯出一片新天地。”沈磊说,垛岭村要走的第一步,就是改善基础设施。在市直机关单位的帮扶下,在草庙子镇和垛岭村“两委”共同努力下,去年,垛岭村1700米的山道土路完成了硬化,原先的泥泞路变成了水泥路,“苹果专车”直通果园,解决了苹果的运输问题。

  垛岭村又为村居民房修葺了花墙、排水沟,并投资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整修,建设了一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如今的垛岭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面子”扮靓只是第一步,紧跟着就是要把“里子”做实。2020年底,村里成立了威海垛岭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合作社到底怎么把村民团结起来,共同致富,谁心里也没底儿。

  “先把撂荒地流转起来,种植些特色果蔬,再把咱村的苹果卖出去。”沈磊带着村“两委”干部到处“取经”,广泛调研后给出了“解题路径”。

  垛岭村先是在去年流转撂荒地建了大棚,种植了一季白玉黄瓜。今夏,光一大棚黄瓜就为村集体带来2万元收入。白玉黄瓜一下市,大棚里又种上了草莓柿子,眼下正值销售旺季,供不应求。

  “前不久,我们又新流转了4亩土地,计划再建设2座大棚,目前已动工。”沈磊说,这些大棚果蔬不愁卖,不仅仅是因为天然无公害,还源于村里探索互联网销售渠道和商超采购渠道并行。

  每当果蔬丰收,沈磊及其他村干部就在多个线上平台帮助农民“吆喝”,拓展销路。“电商平台销售路子一打开,村里果蔬再也不愁卖了。”沈磊说,为垛岭村打通电商销路是长远之计,只有让农产品走出小乡村,投入大市场,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村子未来发展才有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重点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件件实事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首届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活动开展
临港区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第一书记”有想法 村民腰包鼓起来
政企联动破解居民用气难题
“儿童乐园”成公园标配
临港区报综合04“第一书记”有想法 村民腰包鼓起来 2022-11-26 2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