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鹏雪 通讯员 李进梅
“把电影送到家门口,还能和老伙计们聊聊天,真不糙!”看电影、看比赛、参加运动会,家门口的文体娱乐生活逐渐成为临港区群众的“标配”。惠民生、暖民心,今年以来,临港区将民生牢牢抓在手上,以群众生活更美好为目标,持续优化生活环境,落地各项惠民措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56场送戏下乡演出、1716场农村公益电影、2家单位获得市级文化公益创投项目实施地资格……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临港区文化中心文化馆,各类公益培训课程、线下阅读推广活动让人目不暇接,“情系家乡·扶摇临港”——张锡杰画展通过名人效应叫响临港区知名度,为区域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夯实文化阵地基础。
今年三季度,临港区持续推进2022年文化领域为民办实事工作,打造优质文化惠民环境。推动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自驾驿站、观景平台、特色创意路段、江苏路及省道202部分路段标线标识设置工作。同时,积极推进草庙子镇悦泉社区、蔄山镇西黄岚村、汪疃镇祝家英村打造乡村书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质化。
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棒垒球决赛、2022威海“临港杯”首届少儿冰球精英赛、2022年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U15组、U18组比赛、“临港杯”2022年威海棒球联盟赛……体育赛事也是临港区文体服务的一大亮点。棒垒球场地的升级、冰球馆的建设、国家级和国际交流赛事的举办,为临港区带来1600万元左右的体育产业经济效益,提升临港体育品牌的知名度。
除了专业赛事,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也是文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三季度,临港区组织开展了21场社区趣味运动会,共有1600余人次参加,大大提升了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在全区村居开展了8场体育运动健身讲座和10余场次腰鼓舞培训、舒筋拉力球操培训、健身气功培训等,还组织篮球队、乒乓球队、象棋队参加威海市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其中乒乓球队取得了女子团体第三名和甲组季军、丙组亚军的好成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数据显示,1-11月份,临港区保障城乡低保对象467户633人,发放保障资金467.45万元;保障城乡特困对象563人,发放保障资金748.56万元;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居家照料服务共计59101小时;保障残疾人1301人,发放两项补贴278.95万元;保障孤困儿童41人,发放保障资金72.99万元;临时救助83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7.93万元。社会救助范围逐步扩大,动态管理规范有效,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改善。
临港区将党建工作融入社会组织发展的全过程,当好社会组织“娘家人”,赋能社会组织建设发展新引擎,激发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活力。重点培育孵化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等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组织,今年以来共承接市区级购买服务项目9个,项目资金总额40余万元。
在重点水利工程方面,2022年实施的4个水利重点工程已全面开工,其中小阮水库增容工程已完成形象进度80%以上,还对154个农村供水情况开展全面排查,严格实行“日报告”工作制度,分类型限时解决供水问题,确保全年供水安全。
临港区将持续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做好市级文化公益创投项目、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工作,推动临港文化中心高水平运营。进一步督导乡镇加快农村幸福食堂建设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健全完善运营管理机制,保障已建成的农村幸福食堂长效、规范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