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艺嘉)11月25日,临港区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及市场监管其他领域发展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就。今年以来,全区共授权发明专利49件,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项目累计32项,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团体标准7项。
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于爱波介绍,今年区市场监管局积极落实在知识产权、产品质量、食品、药品、价格等领域的监管与服务工作,深化市场经济秩序整治,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有效维护全区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知识产权是衡量区域创新活力的重要标准之一。1-10月,全区共授权发明专利49件,同比增长113%;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项目累计32项,较去年同期增长100%;质押金额3.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9%。山东威高手术机器人有限公司“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技术应用”项目获得2022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二等奖,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精密机械部件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专利导航”获批2022年度威海市专利导航项目。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我们围绕提升知识产权创新创造和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两个能力,引导创新主体加大专利布局,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推动全区专利数量质量双提升。”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科科长王建丽说。
在培训指导上,我区围绕不同产业举办“威知讲堂”培训,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认识程度,激发技术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专利申请、审查、维持方面的问题,指导企业挖掘、申请高质量专利,提高专利授权通过率。还积极对接市市场监管局,依托现有资源,充分运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代办处“优先审查”绿色通道,加快专利审查授权速度。
围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服务,区市场监管局牵头成立了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支持蔄山镇商会开展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举办海外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应对指导培训班1期,培训企业32家次。
把“知产”变“资产”,区市场监管局积极“盘活”用好知识产权资源,指导企业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我们全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组织开展多场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培训、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信息库,形成企业融资需求清单,主动为企业现场指导,促进银企精准对接,让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科副科长曹景丽说。
今年我区组织银企对接活动10余次,拨付省级贴息和评估费扶持资金32.28万元,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真金白银”,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临港区还在品牌建设上发力。今年,临港区成功指导建设威海临港区碳纤维基地商标品牌指导站,并入选威海市商标品牌指导站名单。指导拓展纤维入选为山东省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成为“好品山东、优品威海”品牌宣传推介活动首发第一站。助力“山马于西瓜”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换标,山马于西瓜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区首个可使用新版专用标志的市场主体。
以标准引领企业提质增效,我区落实标准化补助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组织7家企业申报2021年度的标准奖励补助资金22.28万元,2022年度新增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团体标准7项。指导威海国际物流园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指导5家企业在“百城千业万企平台”发布对标达标产品16个。
在监管执法方面,区市场监管局按照“重点监管、综合整治”的工作思路,坚持将食药安全、价格、工业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监管等工作融合开展。开展食安护佳节等专项整治47项,检查食品药品等生产经营单位2732家次,实施监督抽检1088批次,抽检不合格案件处置率及完成及时率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