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凌玉
7月14日,见到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区汪疃镇汪疃村党支部书记于忠亭时,他刚从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出来,衣服被汗打湿,贴在了身上,脸颊被空气中的热浪烤得通红。
前一天夜里巡查完村内水库,和衣睡了不到三个小时,于忠亭又早早来到村委大院。从网格员那里了解到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房屋后墙坍塌的情况后,他顾不上歇脚,急忙赶过去,并联系施工队,帮助修缮房屋。
从起初对村里事情的一知半解,到如今,村民一有什么事都喜欢来找“于书记”,于忠亭在汪疃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已经走过了十四个年头。“我们书记累啊。”看着他为了村情民事忙里忙外地跑着,汪疃村村民于祝林由衷感叹道。
牺牲休息时间,舍弃个人利益,扎根汪疃村的十多年里,于忠亭始终一心为民,村民的事情不论大小,他都一一放在心上,帮忙解决。与此同时,于忠亭还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蹚出了一条致富增收新路子。
上任伊始,汪疃村村集体创收主要依赖村内几家老牌工业企业,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推动村集体多创营收,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成为那段时间,于忠亭日思夜想的事儿。
“当时,我心里萌发了成立合作社、发展种植业经济的想法,但这事关每一名村民的切身利益,不是我自己一拍板就能决定的事,必须慎之又慎。”为此,于忠亭带着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开始了近两年的“取经”,南到江苏苏州,北上河北保定,探索合作社运营的最佳模式。
两年的探索学习,让于忠亭对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思路渐渐清晰。2012年,于忠亭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贷款150万元,将村里1700亩土地盘活,并成立威海毓景种植专业合作社。
简单的几句话,但推进起来可以说是步履维艰。当时,有不少村民不认可,不想把土地流转出来。针对这一情况,于忠亭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研究制定符合村子实际的土地流转方案,一家一户上门做工作,最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土地集中连片的流转。
眼下,毓景生态园的运营发展已经步入正轨,于忠亭又忙着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进一步确定园区提档升级方案,打造农副产品展示中心、生态体验馆和2公里观光环山道。未来,汪疃村将形成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带动更多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如今,汪疃村不仅还上了贷款,去年一年,汪疃村村集体收益达到了180万元。谈及今年村集体营收预期,于忠亭脸上笑开了花:“按照目前的趋势,今年,我们村集体的营收肯定比去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