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威晨 刘鹏雪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打造更舒适、更优美的环境……今年以来,临港区坚持专班推进,围绕“入户走访、问题化解、宣传引导、实事惠民”四个重点,全力推动群众满意度提升,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营造优美城乡人居环境
金秋时节,在开元东路上,清扫车和洒水车驶过,道路整洁一新,环卫工人在路边及时清扫着落叶和垃圾。
这样的场景在临港区随处可见。区建设局不断提高区域内机械化清扫保洁水平,合理安排清扫车、洒水车、垃圾转运车等25辆作业车,每天清扫3—4次,加强主次干道、人行道和背街小巷的清扫冲洗,突出重点区域、关键部位,确保全区环境干净有序。
连日来,区建设局组织区城投公司、市政绿化养护等单位安排工作人员对建成区范围内雨水设施、路灯、国旗、中国结、公园广场、道路绿化等进行隐患排查。同时,提前介入,组织威建怡康苑、云福星苑、大木岚回迁区等8个小区开发商做好今冬供暖入网统计工作,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沥青铺完了,我们以后出门更方便了。”近日,临港区蔄山镇福鼎社区信泰威阳花园小区原本坑洼不平的道路焕然一新,居民出行路更加平坦宽阔。
据了解,信泰威阳花园小区改造工程全面改造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开展雨污水管网、入户自来水改造,路面硬化等,增设近500个停车位,并且在配电室旁加设物业用房,方便群众办事。
农村环境同样重要,区建设局组织各镇持续加大农村改厕后期长效管护,及时做好农村户厕抽渣和维修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我们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和提升,以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实现‘双向奔赴’。”临港区建设局三级专员、副局长丛大超说。
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我们岁数大了,去城里看病麻烦,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拍CT,真方便。”近日,居民李先生在草庙子卫生院做完胸部CT后高兴地说。
李先生口中的医疗设备是联影uCT520,作为临港区第一台医用螺旋断层X线设备,2022年9月份完成安装调试,并与威海市立医院影像中心建立远程影像诊断平台,投入使用。
草庙子卫生院还先后与威海市立医院签订了CT、DR、心电远程会诊协议,通过网络传输,患者在卫生院的影像、心电检查可以直接传送到威海市立医院影像会诊中心、心电诊断中心,由三级医院医师给予诊断,不加收患者会诊费,让居民在“家门口”能够“付基层医疗价格、享受三甲医院诊断服务”,减少到大医院检查排队时间,提高基层医疗设备的利用率。
不仅如此,在临港区,患者还可以在家门口接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大娘,您今天高压143,低压90,血压保持得不错。平时要注意低盐清淡饮食,保持心情愉快和良好的睡眠,按时按量吃药,有啥不舒服的随时给我打电话。”近日,蔄山镇卫生院医师、家庭医生黄冠玉上门为患者石女士量完血压后说。
今年70岁的石女士确诊高血压已经十几年,“自从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每月定期上门给我测血压,免费发药,我现在的血压一直控制得很好。”石女士说。
2019年,蔄山镇以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对全镇“两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摸底,在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中遴选出两种慢病药品免费发放。由蔄山镇卫生院投入专项资金,通过山东省药械集中采购平台带量采购,依托家庭医生团队负责辖区患者的免费药物提供,村医负责做好访视工作和用药指导的“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两病”患者依存性与慢病控制率。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两病”药品3.1万盒,惠及群众4200余人,为患者节省药费近7.1万元。
蔄山镇卫生院推行免费发放“两病”药品,是临港区推进区域分级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大举措,切合群众实际需求,丰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得到了基层医疗单位和广大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文化惠民更“悦”民
在临港区草庙子镇峰山社区,活跃着一支老年艺术团——峰山欢欣老年艺术团。这支艺术团由一些热爱生活、热爱文艺的离退休人员组成,他们经常为居民免费演出,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奏响了幸福美好的老年生活乐章。
10月17日,在峰山社区文体活动室3楼,歌声、器乐声不断传来,设有舞蹈、乐器、琴房等多个艺术教室,峰山欢欣老年艺术团团长李凯正指挥曲艺队和合唱队演奏、歌唱《蓝色的蒙古高原》,一派热闹景象。
李凯退休前是企业高管,他从年轻时就喜欢唱歌、朗诵等,退休后发现社区里有许多和他一样的老人,就萌生了组建社区艺术团、带着大家“一起玩”的想法。
经过社区网格员的摸排走访,发现辖区3个小区居民的需求聚焦在文体生活领域。“由社区牵头,联系物业提供场地,打造了占地3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室,与像李凯一样有意愿的居民一拍即合,在5月31日成立峰山欢欣老年艺术团。”峰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赵浩成说。
现如今,艺术团有80多名成员,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42岁,是一支综合性的艺术团队,包含合唱队、舞蹈队、模特队、曲艺队等5支队伍。“我们的艺术团就像一个大家庭,照亮了大伙儿的晚年生活。在艺术团里,忘记了年龄和烦恼,收获了快乐和友谊。”68岁的李凯说,他经常组织艺术团的成员一起吹拉弹唱,带领团队参加各类基层文艺汇演,退休后的生活比以前还忙碌、充实。
“峰山社区为艺术团提供了排练场地,让我们每周都有固定排练时间,不仅满足了我们的生活需求,还考虑到精神世界。”今年64岁的高俊是这里的常客,一到上午、晚上排练时间,她都会准时来报到打卡。在社区和艺术团的带动下,不仅本小区居民加入进来,其他社区的居民也纷纷要求加入,邻里感情升温。
近年来,临港区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量身打造各种文体活动,建设“文化馆”“老年艺术团”“文体活动室”,启动公共文化服务“免费时代”,不断推动区域文体服务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以教育温度赢得群众满意度
近日,在临港实验学校小蜜蜂餐厅,二年级学生宫霖杨和同学们正吃着午饭。他们的餐盘里,鸡腿、鱼香肉丝、青笋炒虾仁等菜品装得满满当当。“食堂的饭菜可口,分量也很足,吃好午饭,上课更有精神。”宫霖杨说。
学校食堂建设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该校食堂内,洗手池干净整洁,留样柜、消毒设备等焕然一新,从就餐大厅到后厨烹饪间、储存间,食堂的各个角落一尘不染,食品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师生就餐更安心。
9月份新学期起,临港区中小学实现“一道菜、同口味、同质量”,通过菜谱标准化规范化保障饭菜质量和营养摄入。同时,印发了《临港区中小学配餐(食堂)管理成效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学校做好责任督学和校长陪餐、原料公开、大宗食品采购等各项工作,定期开展食堂满意度调查,确保学生吃饱吃好。
近期,怡康苑幼儿园建设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忙得不可开交。“项目按既定施工计划,开足马力高效推进,现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年底具备使用条件。”临港区教育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临港区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积极构建公办幼儿园资源扩充机制,采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蹲点督导等方式,紧锣密鼓地推进怡康苑幼儿园和观澜悦幼儿园建设。建成投入后,将增加学位420个。同时,加快推进蔄山镇新幼儿园建设,争取年内开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打造一流学校,创办一流教育,寻找优质发展路径,是临港区一直以来不懈的追求。“窗户都换新了,密封性好,冬天不透风。”“这个床板挺结实,孩子睡着也舒服。”
“马上天气转凉了,墙体全部贴了保温层,宿舍温度够用。”……开学一个多月来,汪疃中学学生家长对新宿舍楼的好评纷至沓来。
汪疃中学作为一所乡村学校,楼内设施设备相对老化陈旧。临港区高度重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汪疃中学的宿舍楼进行了专项维修改造,提升学生的住宿体验。此外,临港区还对草庙子学校暖气和道路、蔄山中学厕所等薄弱环节进行改造升级,“老校区”一步步换新颜,夯实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
医保宣传提质增效
“最近学校老师宣传为孩子缴纳居民医保费的事情,怎么手机不能缴费?”“您好,麻烦您提供一下孩子的信息,我们可以帮您查询具体情况。”近日,临港区草庙子镇一名学生家长给区社会保险服务中心打来电话,工作人员为家长进行了答疑解惑。
每到开学季,区社会保险服务中心都会联合教育分局梳理所有学生名单,通过班主任工作群积极宣传督促学生家长按时缴费,保障学生群体及时享受医保待遇。一旦遇到无法缴费的情况,可以电话远程指导家长进行手机缴费,缓解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压力,让政府的惠民政策更好地落到实处。
连日来,区科技创新局组织宣传人员现场开展医保政策进社区、进农村、进基层、送戏下乡等活动170余次,通过在政务大厅、镇卫生院大厅、社区党群中心等人群密集场所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折页、集中政策宣讲、解答群众疑问等方式,满足群众医保政策咨询需求,提高医保政策知晓率。“我们正在逐个社区进行宣传,加密现场宣传的密度,并不断加大乡村宣传的覆盖面。”区科技创新局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同时,各镇可以将在业务经办、走访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现场推送至区社会保险服务中心,由工作人员为群众解答、协调解决。截至目前,共发放医保政策宣传资料7.5万份,解答各类咨询问题2000余人次。
区科技创新局将系统梳理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和政策高频热点,以居民医保集中缴费期为契机,精准做好宣传服务工作,把医保政策送到群众身边,保障群众享受医保待遇,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