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刘鹏雪
眼下,临港区中欧智造(金沙岭)创业港项目建设接近尾声,厂房单体建筑已全部完工,办公楼和室外配套设施完成90%以上。
项目建成投用后,将与临港(金沙岭)青年中心全面结合,成为临港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延伸与对外产业合作的全新赋能空间。目前,已有不少企业“拎包入住”。
从荒地到项目投产仅用9个月
10月17日,在中欧智造(金沙岭)创业港的山东仁鸿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仁鸿”)电子连接器项目车间里,3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正马不停蹄地生产,一套套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子连接器新鲜“出炉”。
山东仁鸿以高性能新材料应用及精密成型技术为主,可实现“产品开发—设备生产—模具生产—连接器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条生产。“项目于去年8月份开始对接,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临港区根据我们的需要,量身定制厂房,今年2月底设备入厂,5月就正式投产了。”公司总经理孙相军说。
山东仁鸿原本在临港区碳纤维产业园拥有800平方米的厂房,经过不断孵化成长,产能进一步扩大,原有厂房无法满足需求,最终在中欧智造(金沙岭)创业港有了1.1万平方米的新厂房。这背后,是山东仁鸿与临港区的“双向奔赴”。
2020年,孙相军看中临港区碳纤维产业优势,在众多新材料企业吸引下,入驻临港区碳纤维产业园。经过两年发展,企业订单“爆棚”,原有厂房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威海临港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商团队得知了这一情况,临港区为此成立工作专班进行合作洽谈,考察厂址。“因产品的特殊性,当时全区没有满足条件的厂房,临港区决定给我们定制一个。项目签约后,所有手续都是他们给跑的,效率非常高,‘临港速度’让我刮目相看。”孙相军说。
目前,山东仁鸿设计的80条生产线已有30条投入使用。“今年预计产值能达到6000万元,随着设备逐渐投产,明年年底有望实现产值破亿元。后续,我们还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孙相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锻造招商引资“强磁场”
被“临港魅力”吸引落地的不止山东仁鸿。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中欧智造(金沙岭)创业港吸引着新材料、医药及医疗器械、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企业入驻。
中欧智造(金沙岭)创业港建设,凝聚了若干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促进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
从项目建设投产到人才招引服务,临港区工作人员忙碌奔走在一线,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期间,临港区一个个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接连出台,一个个“保姆式”举措相继落地。
与金沙岭青年中心协同规划、连接配合,中欧智造(金沙岭)创业港打造以小微企业孵化培育为主要功能,提供更为优惠、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不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