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淑仪
8月30日早晨,85岁老人许善芬格外忙碌,照顾脑血栓的丈夫和脑瘫的儿子起床,换洗脏衣服,收拾排泄物……早饭后,她拿起镰刀,穿着一条四年前花10元钱买的裤子,扶着腰往田里走去,打算给地里的白菜除除草。而这样的忙碌,她坚持了57年。
许善芬是位小个子老人,身高一米四,但在她的瘦弱身躯里蕴含着大大的能量,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我这个人,能自己干的事绝对不麻烦别人。”自从大儿子确诊先天性脑瘫后,倔强的许善芬就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特殊的家庭,50余载不离不弃。
57年前,许善芬和丈夫还沉浸在喜获一子的幸福中。而5个月后,儿子的一场高烧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连夜送到医院检查后,儿子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可能一辈子都不能正常生活。那段时间,许善芬四处求医,但都无计可施,儿子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
面对现实,许善芬痛哭了一场,决定:“儿子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我要对他的一生负责,就算要饭,也要把儿子拉扯大。”
抬头、翻身、坐立……对于一个正常孩子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但她的儿子却需要很长时间。孩子三岁时,喊出了人生中第一个字——“妈”。欣喜夹杂着心酸,让许善芬痛哭流涕,她继续鼓励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孩子说。
终于,经过不懈努力,许善芬惊喜地发现,儿子的眼睛不斜了,语言表达能力比以前强了很多,渐渐地能自己扶着墙走路,这些好转让许善芬看到了希望。为了承担医疗费,许善芬开始养牛、养羊、养兔子、绣十字绣,丈夫在采石场里也是打石头的好手。儿子虽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跑跳,但是可以自己走路了,还能与人进行简单交流。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一声筷子落地,这个家又变了天。2008年,许善芬的丈夫吃早饭时突发脑血栓,导致生活无法自理。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自丈夫患病那天开始,许善芬一边照顾患有脑瘫的大儿子,一边细心呵护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
14个春秋,在许善芬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丈夫能拄着拐杖慢慢行走,也能独自上卫生间了。许善芬说:“只要他活着,这个家就在,我就有奔头。”
谈起这些心酸,许善芬没有自怨自艾,更多的是满满的感恩。许善芬说自己特别幸运,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镇政府、包村干部、村“两委”也经常来看望慰问,为家里送米、送面、送补贴。“感谢好心人对我们这个家庭的帮助。”许善芬时常叮嘱孩子,不能忘记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更要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说话时,许善芬一直没停下手里的零活,每完成一个电子元件就能赚0.035元。“有这么多人帮助我们,我怎么也得坚持下去,只要我还能动弹,就不会丢下这父子俩。”许善芬说。